200803111257r
r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r
1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r
2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义为城市型居民点。r
3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r
4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r
5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r
6一般把英国人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r
7古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城市与防御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r
8人工能源及加工业的集中造成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工业社会城市发展的模式。r
9城市化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化、产业结构的转化、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r
10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r
11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r
1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和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r
13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r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r
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r
2.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乌邦托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r
3.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r
4.1960到1970年的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