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近三十年来重大金融危机的分析,得出危机发生前的一些典型特征。在历次重大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危机,商业银行怎样更好地稳健经营是头等大事。通过重大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使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更加成熟,并提高商业银行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重大金融危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操作风险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00503
一、金融危机概述
所谓金融危机,是指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及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金融制度混乱,主要表现为所有或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的超周期变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资金向最佳投资机会转移的渠道,从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往往与金融风险不断累积但并未集中爆发的金融脆弱性紧密联系,二者通常被统称为金融不稳定。1
从历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表现形式看,可以将金融危机划分为四大类: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混合型危机。
通常,货币危机是指对某种货币购买力或汇兑价值的投机性冲击导致货币币值的急剧下降,而当局为维护本币币值的行为又迅速地耗尽外汇储备。如1992~1993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是指实际或潜在的银行运行障碍或违约导致银行中止其负债的内部转换,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从而发生挤提,银行最终破产倒闭或需要政府提供大量援助。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东南亚危机中的各个国家就曾发生大批金融机构的经营困境和破产倒闭。
资本市场危机主要是指股票市场危机,表现为大量抛售股票,造成股票指数的急剧下跌,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衰退就是从股票危机开始。
实际中的金融危机越来越表现为多种危机的混合形式,难以严格区分为哪一类,并且在不同类型之间不断演变。典型的混合型危机如日本的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货币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银行危机互相交织在一起。
本文主要研究了近三十年来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储贷协会危机是由市场风险引发,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导致银行危机的典型案例。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建立与20世纪30年代,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