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目标初步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教体卫、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基本建成对内对外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及立体交通框架;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标准;城市环境获得较大改善;浦东新区形象、功能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的用地与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功能布局更趋合理;郊区初步实现三个集中的格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镇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打下良好基础。2、主要标志(1)城市化水平达到76。(2)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强化,中央商务区和内环线以内及周边地区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基本建成;黄浦江观光河段基本建成,都市旅游线路和设施比较完善。(3)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区建成框架,铁路第二客站建成;市域高速公路骨架、中心城环形加十字的轨道交通网骨架全面建成;各类交通枢纽、停车场(库)等得到较大的发展。(4)环境建设:以环、楔、廊、园为主体的中心城绿地系统和郊区四大生态林地基本建成,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5)住宅建设:内外环线之间20个左右现代生活居住园区初步建成,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住宅成套率80以上。规划实施对策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提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管理水平,发
6
f挥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一经批准,应及时编制或调整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并加强重要地区、重要路段城市设计。3.继续完善城市规划分级管理体制,发挥两级政府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加强规划法制建设,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强调依法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体系。4.拓展公众参与规划的渠道,实行政务公开,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整治。5.研究完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促进规划的有序实施。四.空间发展规划1.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新城(含县城,下同)中心镇集镇组成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及由沿海发展轴、沪宁、沪杭发展轴和市域各级城镇等组成的多核、多轴空间布局结构。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的主体,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在800万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