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人为地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即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于是,适应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赶超战略,一套以扭曲要素和产品价格为内容的宏观政策环境就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经济资源
f实行集中的计划配置和安排,并实行工商业的国有化和农业的集体化直至人民公社化,以及一系列剥夺企业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世界上大多数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这种赶超战略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经济学界普遍看好苏联东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