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52016高二年级
语文学案
课题:《春江花月夜》
命题人:韩艳玲校对人:张月娥
姓名
班级
学号
【作家作品】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
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
”。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倒全唐”“盛唐第一诗”“春
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盛赞。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整体感知】将整首诗划为两层并写出段意。
1《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它在全诗中起到的作用是
2(一)(“
”之前)
(二)(“
”之后)
【微观探究】1、鉴赏前八句诗的情景运用之妙。(提示: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来鉴赏)
2、你能回忆起哪些体现“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思想的诗句?
3、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提示:明确辞格,阐释妙处)
4、鉴赏“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提示:结合关键词进行赏析)
【总结升华】《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
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诗人以“月”为核心,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全新的内涵,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对以后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
f导学案答案
唐代吴中四士
【整体感知】
1月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
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
依托。
(一)(116)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二)(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微观探究】
1、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邈远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景中含情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
3、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