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
桥玄是东汉时期一位性情刚毅、嫉恶如仇的人。汉灵帝时,桥玄担任尚书令。那时太中大夫盖升仗着自己与灵帝有私交,而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财。桥玄于是上奏汉灵帝,要求免去盖升之职,并抄没他的家产。然而,灵帝非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职。桥玄非常气愤,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了老家。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他十岁的小儿子在家门口玩耍。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并想以此勒索桥玄的财物。消息传出去后,校尉阳球同河南府尹、洛阳县令马上率兵将桥玄的家包围起来,但是却不敢进攻,担心把强盗逼急了他们会伤害孩子。桥玄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要为了我的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并催促阳球等人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捕获,但他的小儿子却因此死去。他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人们所称道。故东汉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桥玄碑》,赞扬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词义】百:概数词,言其多。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用法】用来形容人的意志坚强,气节刚毅高尚。也作“百折不屈”、“百折不回”。
班级姓名
读书明智
不远千里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孟子来到魏国。梁惠王接见了孟子。他对孟子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国,一定是想要给我国带来利益吧?”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君主开口就说怎样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开口就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老百姓一开口就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这样人人都追逐一己的私利,那就十分危险了。”孟子又接着说道:“在一个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他们国君的一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谋杀国君的一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大国的大夫能从国家的辆兵车中获得一千辆,小国的大夫能从国家的千辆兵车中获得一百辆。这些大夫们的财产十分富足,但他们却似乎永远也不会满足,所以请您不要再宣扬私利。”梁惠王听了,深受触动,急忙向孟子征询解决的办法。孟子回答说:“讲究仁义的人绝不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究仁义就足够了。”
陶潜,又名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创作了许多以田园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为背景的诗作。他为人性情高雅,淡泊名利,不贪慕荣华富贵,因此生活得十分清苦。公元405年秋天,他来到家乡附近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督邮到彭泽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