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高一历史
课题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备课人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知识:识记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能力培养: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情感、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1课时时间个性空间
重难点课时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但此后2000多年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封建社会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封建统治者一直想解决的问题,那么,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的成效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前自主学习(略)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从两汉到元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1.两汉的地方政治制度:1郡国并行的制度:2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武帝推行“推恩令”2.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影响:1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唐朝的藩镇,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财政和军政大权,这就为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安史之乱便是这种地方制度带来的恶果。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及其影响: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势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它直接促使唐朝政权的瓦解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3.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也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