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情感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金云王君刚黄志荣卢业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6期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存在课程化、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消极问题导向,教学效果延展性不足等问题,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心理课程的需要。而情感教学模式以“乐学”为理念,以情感为主线,有效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加强课程的延展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影响力。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困境入手,在诠释情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具体建议。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情感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11课程化、负面问题倾向,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本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助人自助、塑造积极人格的重要功能。课程定位应以应用、实践为主,而目前的课程实施中确出现了课程化的倾向。另外,往往强调负面心理问题,而连续多年的心理普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心理状况是健康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性的问题,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引导。12教学方式传统,教育的延展性不足教育应当区别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新时期的95后们,身上的个性特征十分明显。缺乏对教学班级特殊性教学,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情感需要。对照书本的灌输式、封闭式、被动式的教育让学生缺乏体验和反思,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缺少自我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淡漠,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了一种应付式的课程需要,流于表面形式。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但是目前传统的知识讲授明显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的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教育效果的延展性不足。2情感教学模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调查显示,在课堂参与中,表现最好的是情感参与,较好的是思维参与和认知参与,最差的是行为参与。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课堂中情感需求的强烈,而心理健康课最为最贴近学生心声的课程,更应当满足和发展学生们的情感需求。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目标的完善的教学。以“乐学”为理念,以情感为主线,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