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内容:具体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3、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f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具有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以户籍证明为准,死亡有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行为能力因人的年龄和智力发育不同而不同,民法规定年满18周岁智力发育正常的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年满16周岁能够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4、判断民事行为生效要件一般生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行为能力的规定)(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3)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别生效要件:如房产合同买卖必须办理过户手续,产权才发生转移。5、民事权利种类: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债权是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权利人请求义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包括合同之债、侵权之债、
f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人身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特定的人格权和身份权。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定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总称。主要有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6、合同责任是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违反合同法规定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其构成要件:(1)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2)违约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3)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违约者主观上有过错(故意或过失)侵权责任是行为人的不法行为侵害他人人身权和财产权,而应承担的责任。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1)行为违法性;(2)损害事实存在;(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7、民事责任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五、诉讼法是指在诉讼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之分。
f(一)三大诉讼法普遍适用的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4、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原则。5、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合议、回避等制度原则。6、公民有权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