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错误的。(略)5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略)六、观点论述题1、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答: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综合性课程,而语文活动课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课型。(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4)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整合。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f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答:(1)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2)新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目标,语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诠释。(3)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层次的内涵。4、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4)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5、《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答:(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4)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