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我国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的政策扶持阶段。记者近日获悉,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已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另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向各相关部委征求意见。如一切顺利,将于本月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成为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规划》草案显示,中央财政将在未来10年中,投入巨资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资金数额达到上千亿元。面对如此机遇,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备好了吗?核心技术落后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暨清洁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展览会上,几乎没有一家国内整车企业参加,更多的是生产电池与零部件的企业参展,看上去更像是一场电池厂商的聚会,而前来参展的电池企业又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一位专家在看完展览后表示,中国已经准备开始向市场推广电动汽车,却没有一块像样的电池能拿出来,而且至今没有一辆成熟的家用电动轿车产品问世。在业内看来,丰田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技术已经进入第三代,而国内还停留在第一代的阶段。丰田汽车公司一直没有放松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就在上个月,丰田汽车宣布,其参股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将在本月提供两款纯电动车原型。这意味着丰田汽车向新能源动力领域又迈进一步。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上,我国与日本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以动力锂电池为例子,向记者分析了这种差距的具体表现:国产正极材料的性能和均匀性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端材料不成熟;负极材料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石墨材料这一类,产能居世界第一,但仍然需要丰富适应于不同用途电池的碳负极材料品种;此外,硬碳、钛酸锂等汽车电池负极材料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目前世界上仅日本、美国能大规模生产锂离子电池隔膜,我国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能生产用于手机电池的单层膜,并且还存在质量均匀性和稳定性问题,适用于车用动力电池的三层结构隔膜和陶瓷/塑料复合膜尚不能生产,全部依赖进口。在电解液方面,我国已有10多家企业生产锂离子电解液,但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从事溶剂提纯和电解液配制,电解质盐、添加剂等关键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已开始制约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在锂离子电池装备方面,日本在电池生产专用设备方面至少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