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教育的决定》中的提法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人社部2014年96号文的提法是“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与国务院的19号文的提法比,人社部的96号文加了“职业精神”,意思很明白光提“立德树人”,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就没有区别。与96号文相比,《规划》把“职业精神”改为“培育工匠精神”,意思也很明白工匠精神比职业精神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
f实际工作中,院校需要把握好立德树人与培育工匠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纯粹抓立德树人,就可能丧失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特点;突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对的,但须将“德”与“匠”结合,以“德魂”为旨,以“匠工”为体,把培养中国“德匠”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宗旨。
二、“坚持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认识。这是技工教育的办学方向。“提高质量”是“提高教育对象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的简称;“促进就业”是“促进教育对象就业”的简称,“服务发展”是“服务教育对象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简称。
“提高质量”的地域空间在毕业之前,“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二者的地域空间在毕业之后。“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二者之间既有递进关系,又有因果关系。但两种关系都基于“提高质量”这个基础。没有培养质量这个必要条件的保证,“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因为“促进就业”与“服务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递进和因果两种关系,“促进就业”是检验办学方向正确与否的直接和关键要素。不首先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方向,就很难递进到“服务发展”。
因此,技工院校的办学应该以培养“德匠”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方向。
f三、“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认识。“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其中,社会能力又分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就要求技工院校的办学过程必须把三者能力平等看待。不能只管专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实训实操、学生管理、社团活动、各种实习、各种竞赛,性质不同,三种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宜非此即彼。具体而言,专业课教学中,除了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考虑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渗透。公共课教学中,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育应当成为核心要务。
四、“深入贯彻‘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办学理念”的认识。这是全国技工院校总的办学理念(16字理念),也可以理解为全国技工院校办学的指导方针(16字方针)。
(一)高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