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清楚,有利于把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相反,写自己不熟悉的材料,就可能写得不合事理,甚至闹出笑话来。例如,有个小学生以《妈妈》为题,要写一篇表现妈妈是个勤奋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作文。这篇作文有许多材料可写,他整理了一下,排出下面7个材料:
f1.早晨,我没醒,妈妈就上班去了。2.晚上,妈妈不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她总是在医院里吃饭,很晚才回家。3.妈妈要搂我的时候,我拉住爸爸不放,不要妈妈搂,妈妈那一身从医院里带回来的酒精味我不愿闻。4.一次,爸爸出差去了,医院领导同意妈妈带着我去上班。窗外一片漆黑,她就叫醒我上班去。5.妈妈在医院里紧张地给病人看病。6.妈妈只顾忙手术,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当她做完一个手术后问我:“吃过饭了吗?”我生气地一撅嘴:“吃了!”她竟然点点头,还说:“我还有一个手术,做完了,我们回家。”说完又回手术室去了。7.回到家,她才知道我没吃晚饭,她流泪了。这7个材料,除了3、7两条外,都能从正面反映妈妈是个勤奋的医生。3、7两条材料也从侧面表现了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那么,是否要全部写进作文里去呢?对7个材料分析一下,就会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第一,1、4两条,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第1条可以包含在第4条的内容中。为避免重复,第1条可删去不用。第二,第5条的内容是直接反映妈妈的医务工作,是表现妈妈勤奋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医务工作有很轻的专业知识,作者几步熟悉,也写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删去不写。第三,2、3、4、6、7各条内容都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事,都属于作者熟悉的生活材料。这几条内容组合在一起,足以表现出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了,所以即使删去5,文章的中心思想仍可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各条内容之中,第6、7条是相关联的,内容也感人,应该考虑作为文章的重点部分来写。选材要真实选材要真实是指选用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说假话、选择真实的材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不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往往是因为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并非自己亲身经历的。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写实在的事、实在的人、实在的想法最重要”的要求。他不赞成虚构,因为我们不是搞创作。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是从很多生活素材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往往是用虚构的人和事来反映实际生活。这是高级的东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