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国之大器,百年不遇r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r
人物李鸿章世人多称“李中堂”。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r
评价r
说起晚清那段耻辱的历史,没有人不知道李鸿章。然而对于这位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让我们看看李鸿章的功与过。r
他的过失主要有:1签订不平等条约。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败了。于是,清政府只有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于是李鸿章作为外交大臣与列强签署里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几乎把当时的中国瓜分的四分五裂。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让中国海军全军覆没,断送了清政府海上的全部家底。r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由此看,李鸿章似乎真的是十恶不赦,犯下了滔天大罪。然而我们仔细想一想,“弱国无外交”,在当时那种请况下,李鸿章夹在封建主义和列强之间,他需要在当时的统治者和列强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使统治者满意,又要使列强满意,对于一个晚清的重臣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倘若李鸿章做得不对,那么为何他一次次地被派去与外国谈判?当清政府面对一个烂摊子的时候,统治者第一个想到的能够收拾这种局面的人就是李鸿章。对此李鸿章也无可奈何。李鸿章虽为重臣,但掌握实权的还是统治阶层,他李鸿章不过也就是一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