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革
1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f2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经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3晏殊(991-1055)的《珠玉词》,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4欧阳修对词的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5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6欧阳修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的另一表现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1张先(990-1078),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著特色。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2张先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3王安石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三节柳永词的新变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铺叙与白描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1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