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2)建立生态城市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7
f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理解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理解记忆8
f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记忆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发展措施:东水西调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分布:亚洲的季风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