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立即退到一边“鼓琴而歌”,以此告诉父亲,作为儿子的他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愤愤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曾参说:“参罪大矣!”由此可见,孔子在这里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要求子女服从父母,但绝不是一味盲从,而要加以鉴别,当父母有不义、违礼的言行时,子女应尽力加以劝阻,愚孝不是真正的孝。孝而无忧。孝顺父母,必定不会让父母过于为自己担心。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在时,不作远行。若不得已有远行,也该有一定的方位。”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让你的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其言下之意是不忧虑其他(更重大)的方面,而生病有时是不可抗的。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职场上打拼一天后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忘掉工作上的事情,尽力把愉悦高兴的表情挂在脸上,而不是烦躁郁闷、大吐苦水,让父母为你的心情好坏而操心。一句话,让父母省心就是最大的孝。三再倡孝道的现实意义
f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孝道虽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但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2010年7月1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在此形势下,再倡孝道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首先,力行孝道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人是社会的主体,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调动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提高个人修养。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仁是人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而孝是仁的根本和基础。人世最大的恩情就是父母的养育,不忘本源,感恩报答是人生最基本的德行。孝是真诚无私的爱和至诚无伪的敬,把这对父母的爱和敬扩展开来就是博爱和广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