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信息素养: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能力。技术: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工具,手段和无形的智能方法两个方面。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内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1一个目标。目标是为了促进学习,强调学习的结果,阐明学习是目标,而教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手段。2两大对象: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资源。3五大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是教育技术的五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范围。4两个性质:教育技术既是一个实践领域,又是一个理论领域。(研究形态)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地等。在课堂上教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者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它的主体是学习者。现代技术的特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教学过程。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运用系统方法,可应用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同层次。我国教育技术的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期发展阶段49年至60年代中期重新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1社会需要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科学技术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化:通常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信息素养的内容包括:①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②信息知识(是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③信息能力(综合能力、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④信息道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措施:⑴技术(信息技术)①基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