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发展到付费治疗的层次。“市场还是很小。”老黄无奈地笑道,大众有这个需求,但不会去找心理学专家。他认为,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知瓶颈。“很多人对心理学的认识不足,甚至有认知偏见。”老黄认为,这是国内阻碍心理学市场化最大的一个原因。“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工作、职场、亲子、婚姻等问题,但他们压根不知道有心理医生可以帮助自己。即使知道,也会有羞耻感,觉得是有病的人才会有这种需要。”如今,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众去了解心理学、接触心理服
f务,消除羞耻感,而后再建立起信任感。“现在心理学人要做的不是获取这个行业的红利,而是和心理学市场一起成长。”老黄冷静地分析道。说到这里,老黄感触颇深。在他眼里,心理学就如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很多果子,但这些果子都是青涩的。“作为心理学创业者,我们要做的不是比别人更快爬上树去摘果子,而是要先去培育它,和树一起成长。当果子成熟时,它足够分给每个采摘的人。”内容变现将心理学产品互联网化要提升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必然需要内容的传播。“内容是很大的一个入口,壹心理大概有1500万的用户。”老黄说,这些优质内容以原创、约稿、邀请国内知名心理学家等方式提供,并通过自家的APP、网站、公众号、广播等平台来传播,而后再慢慢将心理服务推荐给用户。创业的前4年半都很艰难,几乎没有盈利,直到2015年9月,老黄才咬着牙做内容变现。如今,内容变现主要依靠心理测试、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致力于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从平台上推出的课程来看,内容都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如何谈一次不分手的恋爱,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塑造强大内心……”老黄说,他们会挑用户需要的选题,再找最适合的老师来讲授。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客户需求,团队中约有一半人员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壹心理刚推出不久的“心探社”,就是针对年轻人的第一个自我成长社群。壹心理内容变现的一大支柱是心理
f学课程,几乎不靠广告盈利。在老黄看来,广告是最容易获得盈利的方式,但也会很快形成“资源诅咒”,他并不想依靠这种方式。此前壹心理有个亲子的课程大概有200人报名,等他们上完课后,立马有32的人报了另外的课程,这让老黄很欣慰。除了课程和测试外,还有心理咨询。“就是直接通过互联网连接心理咨询师和需要咨询帮助的来访者,让来访者以最便捷的方式找到适合的心理咨询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老黄看来,线上咨询很大程度上还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