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文公遗事》1卷,共收录轶闻趣事104条,引用笔记小说35种。另一类是思想家的评论,自南宋至晚清历代思想家在总结北宋兴亡史时,都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因而宋代兴亡论是一个重要讨论的课题。著名的有南宋理学家、浙东学派,元明清有吴澄、虞集、丘、杨慎、李贽、王夫之、顾炎武、全祖望、颜元、李绂、龚自珍等都在各自的著述中曾专门评议过王安石及其新法。由于800年时间跨度较长,不可能在一篇文章内对这一时期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作一一缕述,因而只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评议意见进行透视。一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是从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及思想家评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的首要观点。而这个观点的出笼恰恰是与南宋初期的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宋末年,女真族贵族建立的金政权灭辽之后,于宣和七年1125发动灭亡北宋的战争,宋徽宗不敢承担历史的责任,匆忙让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宋钦宗上台为了挽救危局,争取人心,首先贬窜祸国殃民的蔡京集团,右正言崔鸥上章论蔡京误国,同时把矛头指向了王安石,“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⑩理学传人杨时亦上疏: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其所本也。盖蔡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王安石,加以王爵,配飨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⑾在这样的“时议归重”的背景下,宋钦宗在革除宋徽宗朝的一些弊政的同时,于靖康元年二月解除元学术禁令,四月复以诗赋取士,禁用庄、老及王安石《字说》,五月戊辰“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降为从祀。六月下诏:“群臣庶士亦当讲孔、孟正道,察安石旧说之不当者,羽翼朕志,以济中兴。”⑿自此,王安石新学丧失了独尊的官学地位。宋廷南渡后,面对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严重危机,图存救亡就成为当时最为紧要的政治问题。既然要图存救亡,就要检讨造成危亡的原因,以确定由谁来承担造成国破家亡的历史罪责,在此基础上方可收拾人心,推演新一朝的政治。宋高宗为开脱父兄的历史罪责,以靖康元年以来士大夫们的议论,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及其新法。不难理解,把蔡京祸国与王安石变法联系起来,不仅宋徽宗一人,就是神宗至徽宗的皇帝、皇后也都脱去了“国事失图”的干系了。由误国的权奸之臣承担现实和历史的罪责,保持帝后的圣明形象,这样做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