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②苏联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境内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增强国防力量。③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
重点难点
重点: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难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哪一年由谁领导建立的?学生回答后,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列宁去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课教学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豁达后,教师强调: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战争环境下的临时政策,决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去贯彻。但在转向和平建设后,这一政策仍旧在执行,这就引起了1920年到1921年春的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提问:列宁为什么要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3
f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简表部门农业工业商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征收农民一切余粮全部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允许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提问: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二五”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思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2.农业集体化从1927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思考: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背景: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的颁布经济方面: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特点政治方面:它将权利高度集中于党中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