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整合岳麓版
一、古代农耕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1特征:主要耕作经济结构方式小农经济为主,手精耕细作工业、商业为辅女织2影响:一方面,农耕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始终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落后的家庭经营模式以及在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束缚了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了工商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和资金,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为维护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农业生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产模式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存制度经济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重心工商业经济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结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特点铁犁牛耕单位,男耕制技术模式以家庭为土地私有自给自足制度主流农业基本经营基本土地生产目的
三、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
1
f1经济上:1农业方面。①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②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①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②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2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文化思想:1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2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4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四、16世纪开始中国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较,在经济方式上,中国仍固守传统的小农经济,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在经济政策上,重农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