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12H1S3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了物质CONH22,这一合成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
A.第一次人工合成的物质
B.寻找到大量生产化肥的途径
C.首先发现CONH22这种物质D.打破了“生命力论”观点
2.要证明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最方便的方法是
A.钠熔法
B.铜丝燃烧法
C.核磁共振法D.红外光谱法
3.1838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有机化学中“基”的概念,从现代有机化学观点看,一
下李比希关于“基”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有机化学中的“基”是一系列化合物中不变的部分
B.“基”在化合物中可被某种元素的单个原子所取代
C.置换“基”的基团,可以被其他基团所取代
D.“基”在有机反应中不会发生变化
4.烷、烯、炔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指
A.分子内所含的元素种类
B.分子内碳链长短
C.分子内碳原子间的成键方式D.分子内碳、氢原子数的关系
5.2甲基13丁二烯和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产物中二溴代烃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6.碳碳双键加氢时总要放出热量,并且放出的热量与碳碳双键的数目大致成正比,实验测得
下列反应的焓变数据
分析以上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环已二烯分子内有二个碳碳双键C.苯是一种结构较为稳定的分子
B.苯分子内有三个碳碳双键D.上述三个加氢反应中苯放热最多
7.下列最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f8.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中,最后一步是将该实验中所用的滤纸条进行氨熏,
该操作可以将
A.铁离子和铜离子分离开来
B.铁离子和铜离子均转化为难溶的氢氧化物
C.流动相和固定相分离
D.被分离的组分呈现不同的
颜色
9.右图示意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铝条点燃后,为维持燃烧继续,正确
的操作是
A.铝条应始终置于集气瓶瓶口位置
B.迅速将铝条插入集气瓶接近瓶底位置
C.将铝条从瓶口位置慢慢伸向瓶底位置
D.铝条应不断上下移动
10.欲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用以比较苯酚、盐酸、碳酸的酸性,图中标示的A、
B、C三种药品(或试剂)依次是
A.盐酸、碳酸、苯酚
B.盐酸、碳酸钠、苯酚钠
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