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分析
作者:谷秀娟张自广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1期
〔摘要〕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多年、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等原因,我国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状况。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将形成通货膨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其中之一。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来看,一段时期以来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市场利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信贷和资产价格作用极弱,流动性过剩状况依然堪忧。当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并不明显优于其他货币政策,央行应权衡各项政策工具的效果,结合金融市场状况择机出台相应政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果,政策展望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1008203
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人民币处于长期的升值压力之下,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快速增长的外汇来源必然造成货币信贷资产的急剧膨胀,并给资产价格和商品市场造成压力。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泡沫积聚、商品市场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并对中央银行提出了挑战。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其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主要举措之一。那么,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效果如何?其未来前景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一、流动性过剩促使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一大特点,其根源主要有这样三方面:其一,我国持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收支顺差,形成了过多的外汇供给。这种情况从2005年变得日益严峻,到2006年末,“双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当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106万亿美元。2007年继续这一趋势,第三季度末外汇储备达143万亿美元。估计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吸纳过剩的外汇,从而引起了货币供应量的激增,表现为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和票据的大量增加即形成流动性过剩。其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居民储蓄率一直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居高不下。按现价计算,1978~2006年我国的GDP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