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以下对生态足迹的判断,正确的是A.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B.1970年至2008年中国人文发展指数增加缓慢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会驱使生态赤字持续下降D.人均生物承载力是人类生产与消费的生态足迹应该达到的阈值
19.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结构、消费水平的不同,世界不同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差异很大,所以说
A.北美生物承载力很高,所以拥有全球最大的生态盈余B.高低收入国家人均生态足迹的最大悬殊在于食物需求C.7个地区比较,欧洲联盟国家的发展是最合理的D.石油高收入国家多位于图11中的第I象限20.对于全球及地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认识,错误的是
fA.仅仅能够满足甚至不能满足自身生存的中低收入国家根本没有减少资源利用的余地,可能需要提高绝对消费水平
B.基于公平性原则,现时世界各国在道义上承担的责任均等,都应协助世界经济过渡至更具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前景
C.从实用角度而言,地球是无限的,唯一的局限在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对资源长距离运输的能力
D.中国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这使中国为减少欧盟和美国等全球资源消耗大国的生态足迹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综合题21.(本题28分)分析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资源诅咒”(Resource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经验事实表明,凡是资源先导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其发展几乎都是不成功的,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资源诅咒”在我国又被形象地称为“富饶的贫困”。
材料二:资源丰裕度的度量:资源绝对丰裕指数PRAI和资源相对丰裕指数DRAI。
式中:ri为i地某资源量,R为该资源全国总量,Pi/和P分别为i地和全国人口数量。材料三:我国若干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各图中:纵坐标是19782005年GDP的平均增速,横坐标是资源丰裕指数。
f(1)资源根据地理分布可以分为集中型资源(Poi
tResource)和扩散型资源(Diffuse
Resource),材料三的资源中,属于集中型资源的有,这类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适
合采用资源绝对丰裕指数和资源相对丰裕指数中
的评价。(6分)
(2)为方便显示,在图13和图15中并未包含西藏,结合自己掌握的材料,分析西藏在
两图中不方便显示的原因。(5分)
(3)材料三的资源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最不明显的是。其余四种与区域经济发
展都有一定的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