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技术辐射防范近况研讨
作者:李卫国李全太李海亮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
PETCT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应用范围逐渐向全世界普及,与之对应的放射防护成为摆在放射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PETCT放射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对PET的放射防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当前防护现状中的不足。
1PET与PETCT
PE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为“活体分子生物学或生化断层显像”,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方面,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具备的独到之处。PET是由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82Rb、11C、13N、15O、18F等发射正电子进行显像。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穿过一定距离数毫米后,与一个负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辐射,发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两个γ光子,该两个γ光子同时激活处于相对位置180°的两个探头,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重建影像,显示注入体内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各种组织、脏器的断层分布,并间接反映其代谢特征[1]。但是PET缺点是影像分辨率低、γ光子穿过人体时能量衰减明显,而CT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二者结合即为PETCT因为能提供解剖与功能的完美图像备受医学界青睐。
2PETCT辐射产生过程及主要防护措施
PETCT检查包括较多环节,需要一个完整的建筑单位来安装整套设施。包括加速器室、药物合成室、药物分装室、质控室、注射室、药物摄取室扫描等待室、扫描室、诊断室以及候诊室。PETCT中心要求一台回旋加速器来制造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18F、11C。放射性核素与葡萄糖、蛋白质、DNA等结合在合成热室内完成,分装后经过无菌处理注射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62作者简介李卫国1979~,男,山西吕梁人,主治医师,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李全太,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入人体,经过一定时间药物摄取期后进行PETCT扫描成像做出诊断。产生放射线的源有[2]①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在制造放射性核素时会产生中子、α、β等粒子以及中子慢化产γ射线。②未屏蔽的放射性药物存在于分装与运输阶段。③已注射PET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成为移动的放射源。④患者卫生间,患者排泄物具有放射性。⑤密封刻度源,质量保证体模。⑥CT扫描仪。⑦放射性废物。放射防护即是针对这些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地封闭射线。主要措施包括PETCT中心的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足够的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