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士族”非“士卒”2012年11月22日《北京晚报》刊有《走进部长们的大课堂》一文,其中讲到盛唐的经验与教训时有句话说:“当时的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豪强士卒已经衰落,门阀等级已被打破……”此处“士卒”显系“士族”之误植。士族,是指东汉以后在官僚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许多特权,并世代相传。如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着眼于士族高门,寒门则被排斥。据学者研究,士族门阀制在唐代开始衰落。而士卒即士兵,是军中最底层,和豪门、门阀挨不上边。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高道一
相关知识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骚体。辞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f注音
求之靡.途心惮.远役稔.
敛.裳轻.载.欣载奔
眄.
西畴.窈.窕.
惆.怅.盈樽.壶觞.
酌.酒矫.首翳.翳
盘桓.幽壑.崎.岖
答案:mǐdà
rě
liǎ
yá
gzàimiǎ
chóu
chóuchà
gzū
shā
gzhuójiǎoyìhuá
hè
yǎotiǎoqí
“酉”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酉”的本义是酒器。后来这个本义消失了,被假借为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十位。用以计时,下午五时至七时为酉时。
“酉”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酌”“酝”“酗”“酣”“醉”等。
背景链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作者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作过晋朝的大司马,但本身并非高门士族,在当时就已难避讥骂。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衰落,他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