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使者”的倡议。
自发组成记者团走访本院(系)的著名专家、
教授,听取了他们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认
识及对提高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建议。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
共生活秩序?
课后作业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
复习德意识?
作业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
么?
6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7课后总结教材相关基础知识。
8组织“构建文明校园,我在行动”的全校学生
签名活动。
9组织学生作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结合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程,通过本课教学
备注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社会公德意
识,为省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精神风貌。
注:一次课为两小节课,即2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
3
f河北农业大学《基础》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
二、教学过程
第一次课(2学时)
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节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课型
新授课
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式教学方法
教学法
●知识目标: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3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5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参
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教学,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团队意识,并将
其升华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
形象。
教学重点
社会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如何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提高公德
意识,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从而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教学难点校园。
4
f河北农业大学《基础》课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课堂教学过程
备注
组织教学(1分钟)
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课程导入
讨论导入法导入新课
导入
学生讨论
(5分钟)小组讨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遵守与不遵守公
共秩序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呢?(提示:在车站、码头
上车或上船;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
教师总结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公共秩序是人们
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
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
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