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地位
融合三维目标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为例
袁美兰(江西省龙南中学江西龙南341700)
1.案例背景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构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2009年,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二主”、“三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二主”即主导、主体,“三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开设了一节县级公开课,课题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通过不断分析教材和查阅资料,同其他老师磨课,并到班级试上……几经磨合,最终敲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思、讨论等互动生成中,达成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2)能力目标: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2.教学片段回顾
2.1导入直观展示,激情置疑播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视频。问题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追问)问题2“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课堂突然沉默)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引起学生好奇)师:听到生长素这种物质的名称,你的第一感觉会认为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生:促进生长。师:它与植物的向光性有关吗?设计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学生熟知的诗句,借助视频课件了解植物的“向光性”。使学生对生长素这一神奇物质产生学习兴趣。2.2新课讲授串连整合,剖析思想,凸现过程师:生长素是怎样被发现的?让我们走进科学史去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最先进行该项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进行生物进化论研究的时候,为了收集更多的资料,他乘船到世界各地考查。漫长的旅途中,他在船舱里养了一盆植物陪伴自己。船舱中很暗,他把植物放在船舱窗口以便让其获得充足的阳光。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