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的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儿童画的特点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往往是完全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会觉得自己就是画中的人物想当然地表现事物一切都可以有生命“动物和我手拉手跳舞”“动物可以召开演唱会”“我可以驾车行驶在彩虹桥上”“大树身为小姑娘树叶为头发鸟巢为口袋”。身心完全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去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无拘无束任意涂抹并充分享受宣泄的快乐与满足有一种成就感。这些画是一些美好的想象,表现出的是积极生活的一方面(见附录图一、二、三)。有些儿童的画作,却是相反的一片天地画面杂乱无章!我教的学生有时画的很好,画面很有秩序,但有的时候他画的画很乱很很无厘头,甚至是杂乱的线条(见图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呢?难道仅仅是喜欢画画或者不喜欢画画的原因吗?不是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它还和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思维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岁以内孩子的创造思维还处在萌芽状态。3岁后孩子的创造思维才会有较大的发展。美国心理学教授加登纳HGard
er1988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儿童到了5岁左右便能毫无困难地认出和得出许多歌曲和音乐主题”。七到八岁的儿童都具备了创造者、表达者和欣赏者的素质。这说明儿童的辨别事物的能力与创造事物的能力。布鲁纳对儿童心理学研究在智力发展理论这方面也有提到:为“
2
f了说明智力的成长(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再现表象这个概念。再现表象具有媒介性、选择性、概括性和转换性。再现表象分为三种:动作性再现表象、映象性再现表象和符号性再现表象。他以再现表象作为测量认知发展或智力发展的指标,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象式再现表象阶段和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换句话说,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加登纳认为在序列原则儿童智慧发展的程序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可能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如新生儿和婴儿,他们的心理总是对外界刺激的简单而直接的反应。随着他们的生长和周围环境的影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