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元对话,提高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方案黄埠中心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新课程的实施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上有了显著的改变,同时也有了明显的效果,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应该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轻松愉悦不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部,形式更为内容服务。我们要的是热闹背后的效益,轻松背后的厚重,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多元对话,不断的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目前的语文多元对话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表现为:1、教师对多元对话的狭隘理解,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设计课堂提问的基础上,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课程的主宰者;2、课堂教学以“问答式”贯穿全过程,我问,你答,学生的思维完全是在教师的掌控当中,教学的“双边活动”蜕变为“单边活动”,学习成了机械接收。这使得学生常处在单调、封闭的循环系统中被动地学习;3、多元对话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相隔离,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然而在准确、恰当、有效的多元对话这种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师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对话教学从人性出发,沿着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的教学。体现对话时代精神的对话教学,要求把学生从被动世界解放出来,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知识变成了“话题”,变成了手段,而课堂和学校则真正
1
f成为了育人、成人的乐园。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情况看,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丰富,而偏僻农村小学对于对话教学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事实,我校从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校文化、研究特色、教师兴趣等,我们成立课题组,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将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作为课题,进行实践与探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