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职业规划提升教学技能高校新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总结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大学讲台的青年教师,我有幸在暑假的这一个月中,参加了四川省第
二十届高校新任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重新走进熟悉的大学校园和教室,这次却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这不禁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还是很生涩的,仍有许多相关知识需要学习。在这个时候参加培训,对九月份开始的新学期的工作无疑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我感到自己在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职业规划、教学技巧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培训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教师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特殊工作,因此,社会对教师群体的素质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在治学上,我们应当抱有严谨认真的态度,也要有“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学精神,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适应教室岗位的需要,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在价值观方面,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这是一份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要求我们能够拒绝物质上的诱惑,保持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二、教师应具备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当对自己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教师职业和自己性格是否匹配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真正做到敬业、乐业,并在教师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我们还应根据自己所处的院校、专业和自身情况,明确自己的教师职业定位,如选择做教学型或研究型的大学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工作中目标明确,稳扎稳打,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后可能出现的职业迷茫和倦怠问题,帮助我们在教师岗位上收获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体验。三、高校教师应具备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除了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当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力量,帮助学生积极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然而,迫于生存的压力、来自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压力,教师群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并不在少数。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我们提前了解了高校教师可能面对的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要成为一名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高校教师,这要求我们了解自己和性格特征和人生规划,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做一名积极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