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心理辅导课
《感恩母亲》心理辅导课设计
阿城区杨树第一中学刘丹
感恩是指对别人的帮助给予感激,是对他人施与自己的恩惠表示行动或心理的感谢。感恩包含着三个层次:知恩、感恩、报恩,感恩教育的内容包括对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和他人的感恩,无法通过一次团体辅导来实现如此多的目标。因此本次团体辅导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学会向母亲感恩。
一、设计意图:
母爱是人类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母亲赐予我们生命,是母亲将我们抚养长大,母亲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班级中不少学生不理解母亲,不喜欢听母亲的唠叨,不接受母亲的意见,不愿意与母亲交流沟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忽略母亲的感受,使母亲很伤心、很无奈。孩子们在享受来自于母亲的爱的同时,很少去回报母亲,更加会认为母亲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在第一百零九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我设计了《感恩母亲》这节课。此次心理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去了解母亲,并且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于母亲的伟大的爱!进而体会出母亲的不易,以及她们对于家庭贡献和无限的爱,让孩子和母亲互诉心声。并能初步尝试回报这种爱。
二、教学目标:
1、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来自于妈妈那种无私的爱,知道妈妈爱我们,她们对我们做的一切来自于深深的母爱。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3、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4、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三、教学方法:
f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切实感受来自于妈妈的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体会妈妈的艰难,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加深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让孩子们尝试着回报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