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通常由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道德风险有三大特征:(1)内生性特征;即风险雏形的形成于经济行为者对利益与成本的内心考量和算计;(2)牵引性持征;凡风险的制造者都存在受到利益诱惑而以逐利为目的的;(3)损人利己特征;即风险制造者的风险收益都是对信息劣势一方利益的不当攫取,换言之,风险制造者与风险承担者的不对称存在。蒂伯特模型是指,美国经济学家蒂伯特用“用脚投票模型”来解释辖区间的竞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其中有8个假定:(1)有足够多的可供居民选择的辖区,每个人都能够找到满足其需求的社区;(2)居民有迁徙的完全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无代价地迁移到一个最能满足其偏好的辖区;(3)人员的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和限制;(4)人们完全了解各辖区之间公共产品和税收的差别,不存在信息失灵;(5)人们对辖区的偏好仅考虑公共产品和税收问题,不考虑其他因素;(6)公共产品和税收在各辖区之间不存在外部效应;(7)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不变,各辖区都以最低的平均成本提供公共产品;(8)辖区可以颁布排他性的区域规划法限制徒弟用于某些用途的法律。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政府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改变资源的初始配置,让市场发挥作用,就可以使个人效用处于社会效用可能性边界上,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必直接干预市场。它表明,社会如果有使现行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倾向性,政府无须直接干预市场价格,损害效率,相反,社会只需要以被认为是公平的方法在人们之间转移资源就行了,如征收总额税。因此,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在强调促进公平的同时,仍是非常注重发挥市场效率作用的。
f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即帕累托效率标准关心的是每个人的福利,而不是不同人的相对福利,也就是说,它不关心收入的不平等问题,因此使富人更好、穷人境况不受影响的变化仍然是帕累托改进,并且个人福利只取决于其自身感受。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即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收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得到利益,收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即产品在消费过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