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流派统计表
10中文本(2)班奉昕中文本()
学号:学号:021
时期
产生时间贞观年间
流派贞观诗风
产生地点宫廷及群臣之间
产生原因贞观年间,北方文人和南方文士聚集在唐太宗周围,南北诗风从对立走向融合。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廷诗的影响。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隐居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官小而财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由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入朝做官时写了很多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之类的诗
代表作家、作品唐太宗:经破薛举战《地》《采芙蓉》、杨师道:《陇头水》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试》《入朝洛堤步月》、
主要主张对南北文学“各去所短,合其所长”
风格特点前期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期有明显宫廷化倾向,多绮错婉媚。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平淡自然,真切感人,有一种不施粉黛的朴素美。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有不甘居人下的雄杰大气。擅五言,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讲究声律和谐,辞采华丽,声韵流转,黏粘对仗。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在隋、唐之际贞观年间
上官体
宫廷
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初唐时期
隐逸诗风初唐四杰
三仕三隐中
王绩:《野望》
以冷眼旁观世事,创造一种宁静淡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帝京篇》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宋之问《渡汉江》;沈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陈子昂《感遇》《登幽、州台》
唐高宗、台阁体武后时(文章期四友在内)唐高宗、唐诗风武后时骨期边塞
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为定型,同时应用于七言体诗。
任侠使气的性格的影响,仕途不畅,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复归风雅,提出“兴寄说”对风雅、比兴、美利、兴寄的追。求;在兴寄之中,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
f初、盛唐之交
唐诗兴象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诸多方面已日趋成熟,因此引发对诗歌意境方面的探索。亦官亦隐中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刘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