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觉得这是个不完整的悖论,从逻辑的角度讲,我们只能不提倡,为什么呢?如果提倡中庸之道,那么必然有着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那么这种人在矛盾的对立面自然都会保持调和态度,因此在提倡与不提倡中庸之道间自然也会选择两者皆可的态度,也就是说,她提倡也不提倡中庸之道,那到底是提倡还是不提倡呢,这是个悖论,很纠结,所以我们只能不提倡,当然这多少有点诡辩的味道。中庸之道该不该提倡,我觉得要看我们从哪方面考虑。如果我们从做人的本质上讲,我觉得是应该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二是忠恕宽容,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三是至诚尽性,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从这些看来,中庸之道让人在人格上更加完美是值得提倡的。而有些同学会认为中庸就是折衷主义、保守消极,没有原则不讲是非、活稀泥的老好人这显然是因为对中庸之道的意义所知甚少。而从现实意义上讲中庸之道或有不该提倡,《现代汉语词典》说,中庸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调和折中的态度。在书面语中,指德才平凡。《现代汉语大词典》而中,中庸是指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也可指不思进取,保守。当然这种观点的普及率已经远远超过但年孔孟所提倡的了。那这样的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向人们倡导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四面奉承、八面玲珑,见人未说先笑、点头哈腰的市侩哲学,以及不为人先、庸庸无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之道。也就是说我们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对于朋友的错误不予以之争,永远抱着明哲保身,隔岸观火的姿态,这是不好的。中庸之道是要求人安分守己,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中庸,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需要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而中庸之道会埋没人的创造力、使人丧失掉竞争力,中庸之道只适合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所以我觉得中庸之道该不该提倡应该看你是从那个角度理解的,从哪个角度看待的,如果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