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患者身份识别核对规程
1目的增强医务人员核对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标准21原则2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212完善并落实(急诊、病房、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213在执行各项操作前,医务人员除了认定患者身份,还应认真执行“三查九对”制度,方可执行操作。在核对患者信息时要主动询问患者,让患者回答然后将患者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214医务处、护理部负责监督医务人员遵守患者身份识别规程,若未认真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经查实,按本部门质控标准相关内容进行处理。22门诊患者身份识别221实施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23挂号室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患者门诊就诊卡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等信息,根据患者需求,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22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的基本信息,挂号后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医疗卡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等,正确输入患者信息。22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2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23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
f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32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标识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233标本采集、给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下简称MECT)、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核对手腕带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24无名患者身份识别241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注明男女)、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号、过敏史(不详)。如患者住院还需填写床头卡。242各种检查、处方、医嘱、病历资料等均填无名、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等。243患者身份确认后,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244未住院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