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读《教育故事》有感
小榄二中黄辉趁着假期有时间,我去书店掏得一本《教育故事》,原本是想买回来给女儿看,谁知我自己却被它迷住了,一口气把该书看完了,本书是通过一位十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所在班级、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用日记的形式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看完后是深有感触,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在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既有成功处,也有困惑,读完该书,让我有很多心得体会。一、以人为本,用鼓励教育对学生实施爱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初中生很多时候都是感情用事,对他们喜欢的老师,上课也就认真,不喜欢的老师,上课就会故事做出一些令老师难堪的事来影响老师上课。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的真、善、美,鼓励教育就失去了基础,就会成为一种对孩子的恭维、讨好或是挖苦。反思自己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也曾尝过“鼓励”的甜头。有
f一男生个比较高,也比较聪明,但就是坐不住,不爱学习,上课总喜欢弄点什么东西出来使全班同学起哄。而且在班上很有人缘,同学们都喜欢与他交往,因为他还是个比较搞笑的人。为了能让他在班上起个正面的带头作用,第一次他物理考试只考了二十多分,第二次考试他考了三十多分,虽然都没及格,第二次考试后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在课后找他谈话,希望他好好听课,老师相信第三次考试他一定能及格。结果我充满爱心的鼓励话语让他很感动,上课他不再捣乱了,成绩直线上升,而且带着一班男同学的成绩也上来了,中考时,他物理考了九十多分。二、言传身教,凡事从自身做起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对喜欢的的老师有特别的崇拜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他们都影响很大。因此老师的师德修养与道德修养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要做错了敢于向学生道歉。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