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的距离小于三格的长;支点到F3作用线的距离为二格的长度;作用在杠杆上的F4和阻力作用效果一样,因此无法使杠杆平衡.故选A.【点评】使用杠杆时,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越省力.13.A【解析】试题分析:把人在踮脚时的作用过程看作是一条杠杆,明确其支点、两个力与相应的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求腓肠肌作用力的大小.解: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即动力由腓肠肌收缩产生,方向沿腓肠肌收缩的方向,竖直向上,阻力为人的重力,双脚同时踮起时,每只脚上承担的重力为G′G×500N250N;踮一下脚尖时,脚绕O点转动,则O为支点,动力臂为MO,阻力臂为NO,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对每只脚来说:F×MOG′×NO,即:F×2NO250N×NO,解得:F125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确定动力与阻力、动力臂与阻力臂,由平衡条件即可答题.14.C【解析】试题分析:A、利用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发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B、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大气压来完成的;C、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D、分析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得出结论.解:A、听诊器是让病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通过橡胶管中的空气来传播的,减少了声音的发散,增大了声音的响度;B、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利用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fC、我们闻到了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消毒水的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子引起嗅觉;D、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C.【点评】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个选项逐一排查、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广泛.15.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筷子在使用时如图所示:
使用时,支点在C点,动力作用在B点,阻力作用在A点,很明显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品和物理知识的联系,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平时要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每一件工具和物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16.B【解析】试题分析: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