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教育的对策
作者:康荣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8期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传递工具,已成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网络道德难免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等多种问题。因此,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律能力,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自律性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网络世界的具体反映,是科技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但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网络道德归根结底是个人素质问题,个人素质欠缺是内因,网络社会缺乏约束力和监督力是外因,各种因素汇集到一起则产生了当下网络道德缺失,各种网络不文明以及危害社会的现象层出不穷。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网络道德失范,社会责任模糊。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主要受传统道德观念所支配,而一旦脱离社会,进入虚拟的网络,无国界、地域的界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更完整的呈现出来。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缺少对信息和言论有足够判断和识别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是非、荣辱、美丑、公私等界限模糊,易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就会发生。大学生都是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进行网络交流,一些学生虚构自我身份,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谣言散播转发,言语谩骂、网络传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现象的出现就是许多大学生网络责任感降低的一种典型表现。(二)人际交往障碍,道德情感冷漠。网络在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拉大了人们的心理距离。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目前,高校网络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大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百分之七八十的业余时间是与电脑打交道的,传统意义上的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越来越冷门,这种环境下的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缺失的,很大程度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