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溴苄胺作为电击除颤前的首选药,但也谈到仍有不少专家仍主张以利多卡因为首选药。我们认为在心脏骤停后,发生室颤,利用溴苄胺在体内产生的最初作用,显著地提高心肌室颤阈值,可获较高的电击除颤成功率。如无溴苄胺,利多卡因也可用来提高除颤成功率。但是没有作过临床实例统计比较。
f剂量:利多卡因1~2mgkg体重,静注,速度不宜超过50mgmi
。也可由气管给药。紧接着可以静脉点滴维持,防止室颤复发,滴速为2~4mgmi
。如室性早搏持续,可以每10mi
加注05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二、ALS或CPR已获初步效果时的用药ALS的某些措施,如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电除颤等应尽可能早进行。若在医院急诊室中或手术室中,病人发生心脏骤停,BLS和ALS应同时进行。这里讨论用药。(一)碳酸氢钠它已不再作为心脏骤停时的第一线药物。因为
应用良好的通气设施,就有可能有效地保持酸碱平衡,同时可以防止因过多地应用碳酸氢钠,由HCO3所引起的PCO2升高。据临床资料统计证实,碳酸氢钠并没有增加复苏的成功率。此外它使氧合血红蛋白曲线左移,抑制氧的释出,而增多了的CO2却可自由进入心肌细胞和脑细胞,影响其功能的恢复。如果因使用剂量过大,还可引起碱中毒,增加复苏的困难,同时使所给儿茶酚胺类药物灭活。但如经过CPR、电除颤等以后,血气分析发现有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此时可考虑用适量的碳酸氢钠,以纠正因乳酸积聚所致的酸中毒。目前认为在复苏的最初10mi
以内,不宜使用碳酸氢钠。剂量:10mmolkg体重(如为84碳酸氢钠溶液,1mmol1ml,如为5的溶液,1ml06mmol),静脉点滴较好。(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化学前体,与去甲肾上腺素有类似的作用。但它的收缩外周动脉作用较弱,特别是剂量不大时,1~
f2μgkgmi
,已经可以扩张肾动脉。剂量为2~10μgkgmi
(仍属低水平)。它通过β受体兴奋作用,可以增加心排出量,并扩张肾和肠系膜血管。如把剂量增至20~30μgkgmi
时(高水平),肾脏的灌流就受影响。它在目前常与间羟胺联合应用于CPR后心脏搏动已恢复,但尚不能保持正常血压时。剂量:2~20μgkgmi
,静脉点滴。可用静脉输液泵调整剂量,从较小量开始,达到理想的程度。加200mg多巴胺於5葡萄糖液250ml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液,即得800μgml的溶液,便于使用。(三)间羟胺(阿拉明)是人工合成的拟交感剂。虽然它也是α受体兴奋剂,但对肾血流量影响不明显,所以无损于肾功能。它主要升高平均血压,对脑供血有利。常与多巴胺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