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增加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我国政府应对建立先进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并倡导向美国学习,在我国建立起像穆迪、标准普尔和惠普那样先进完善的外部评级机构。同时强化市场约束通过信息披露以加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市场约束,以资本充足率、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市场约束为金融监管的三大支柱原则,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其财务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战略和措施、风险暴露、会计政策、业务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信息。
中国金融网认为:1,金融监管目标不够明确;2,金融监管独立性不强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融监管措施不力;3,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创新;4,现行监管制度不利于金融业规模化等。
国外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较早也较为健全,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体现了各主流经济学派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地位,并与经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上个世纪末开始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监管当局的金融监管政策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监管理论。目前理论侧重:1、集团利益理论2、金融监管失灵理论3、捕获论或称追逐论4、社会选择理论等。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发展如下:1、金融约束理论2、金融中介理论:DD模型与存款保险制度3、金融中介理论:功能观的监管理论。
f三、毕业论文所用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1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国内外金融监管体系现实基础以及运作特点来更
清楚的定位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归纳与演绎法,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可行性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问题重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较远,同时随着资本全球化运转愈演愈烈,开放我国资本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在此状况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更大挑战,这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分析我国金融监管行业现状,发现体系漏洞,提出可行的改革措施作用十分重大。
3除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外,本文还大量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其中实证分析是对理论分析的补充和说明。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杨文云:《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的协调》,载《国际金融研
究》2006年第8期。2刘国玲黄国钰:《从国际金融监管模式谈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载《北方经
贸》2005年第1期。3韦茉妮梁亚源:《试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载《大众科技》2004年第10
期。4潘金生:《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