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实验二小王迁丽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数学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一、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三、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一个方面: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什么是“数学意识”呢?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班有44名同学,17名学跆拳道的同学被叫走了,教室里剩下几名同学。这个问题如果问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会一个一个地数。如果问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大多不用数的办法,而是采用441727的办法。不用数而采用减法的办法就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数学意识。(一)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培养数感。
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但他们对数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认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抽象的数,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一年级上册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上课我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这时告诉大家,和同学们一样,数也有自己的位置,并出示数位筒,认识个位和十位。1根小棒表示1个一应放在个位筒里,1捆小棒表示1个十应放在十位筒
f里。另外,学生通过1个十和10个一的相互转化过程,体会“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二)实践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培养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现实情境、而且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实现了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化,有效促进了活动的内化及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