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二线业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汪胜军
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争。纵观国际竞技体育发展史,以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已是各国共同的历史经验、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二线业余体育训练是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是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基本工程。如果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比作竞技体育人才之流,那么,二线业余体育训练就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源流俱在,竞技体育方可确保可持续发展。一、二线业余训练的基本情况目前,我省二线开展项目14个,注册运动员50006000人,参赛人数4000人。二线主力军为7所中专体校和5个教学班,运动训练专业每年毕业1000人左右。近年,虽然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但生源质量和成才率、输送率都有所下降,各校在省运会这个竞赛杠杆作用下不同程度地采取违纪、违规手段,进行着低水平竞争,二线训练设施也存着老化和不标准、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训练工作和人才培养。
f二、二线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二线业余训练主体力量是各体育运动学校和市级重点业余体校办的中专教学班。所以在这里谈存在问题,主要是指中专体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出路难。我省每年有1500余名体校中专毕业生,除少部分进入省体工队和高校外,其余的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就业或选择不到较理想的职业。造成就业难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1998年中专实行并轨后,国家取消了原有的就业分配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二是由于体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因此训练课就占用了一半或是一大半上课时间,这样就造成了体校毕业生文化素质低,职业技能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三是由于体校设置专业单调(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主)和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原因,造成体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少,选择余地小;四是由于大学连年扩招,给中专生就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二)选拔优秀体育人才难。体校选拔优秀体育人才难,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原因:1、三线训练大幅度萎缩,造成了招生难。由于县级体育机构的改革,原县体委一部分与其它单位合并,一部分改成体育中心,再加上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f的大潮中,对体育的认识不到位,训练经费不到位,训练设施不能得到正常维护和运转,教练员思想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思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