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因为它
心思浮躁啊。(二)省略句1.(之)以(之)为轮。
译:2.(之)使之然也。译:(三)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成的,但比水更寒冷。(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精品文档
f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2.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为助词,帮助定语后置。)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六、文学常识
1.荀况荀况(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2.《荀子》《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
精品文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