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参与体验不足。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德育
f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德育的探究过程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1)但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干脆回到最省事的“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在现实的利益诱惑或独善其身的两难选择面前,他们往往毫无招架之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
f的形成和发挥。二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1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
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