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海上译谭之五
文化意象与翻译
谢天振
前些日子应南京大学张柏然教授之邀,赴南京出席他的四位翻译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一位博士生倪蓓玲的论文题目是《美的变迁——论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意象的汉译》。该论文接过拙著《译介学》中关于文化意象翻译的论述,从一个新的层面,对比朱生豪、梁实秋和方平三种不同的莎剧译本,对莎剧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作进行考察,颇有新意,我读后感到非常兴奋。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提出文化意象的问题,我大概可算是国内学界第一个。十多年前,我在一篇题为《文学翻译与文化意象的传递》的论文中首次提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翻译者只要能把原作的信息斟酌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在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够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能传达出原作的基本信息,还要能传达出原作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总嫌美中不足,有时甚至还会有遗珠之憾。”倪蓓玲的博士论文提供了好多个这方面的例子,使我具体感受到我们的翻译家在传递文化意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譬如,她在论文中提到在《威尼斯商人》的一场戏中,夏洛克的仆人朗西洛脱对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说,如果她不是为她的父亲下地狱,就是为她的母亲下地狱。在描述这一腹背受敌的两难处境时,朗西洛脱说:…Thuswhe
Ishu
Scyllayour
FatherIfalli
toCharybdisyourmother
这句话里的Scylla和Charybdis都是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的文化意象,指的是位于意大利与西西里之间的两座岩石,内藏怪物,每日三次喷吸海水,致过往船只倾覆。Scylla和Charybdis因此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成为“险恶处境”的象征。朱生豪当时在翻译这句话时,显然更多考虑的是让读者看到译文就一目了然,所以译为:“逃过了凶恶的礁石,逃不过危险的漩涡。而近年出版的梁实秋的译本则把这句话译为:”“好像是我躲开了西拉,你的父亲,又触上了卡利伯底斯,你的母亲。并在译文后面做了一个注解,”交代了Scylla和Charybdis这两个文化意象的出典及其含义。这样,既保留了原文的基本信息,同时还传递出了原作人物话语引用的文化意象。再如,同样在《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女主人公鲍西娅受亡父遗命要用选择匣子的方法来决定丈夫的人选,这时她对侍女聂莉莎有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