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引导策略
摘要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主要是舆论主题相对集中、舆论内容更易从众、舆论性格标新张扬、舆论取向总体积极健康、舆论态度轻松诙谐;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要以网下引导为主渠道,以网站建设为着重点,技术、法律手段双管齐下。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早期,只不过是少量电脑的互联而已,在人们看来,网络不过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新兴媒体。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特征日益明显,功能日益凸显,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强大。之所以互联网对现实社会具有强大影响力,不仅仅因为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因为互联网能够改变舆情、舆论的特质并促使舆情、舆论相互转化从而放大社会舆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在网上形成舆论,任何机构、部门以及公众人物都无法忽视由互联网“合成与发酵”的舆论,无法忽视其可能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和客观效应。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457亿网民中在校学生的比例已经上升到306,大学生网民大约占到所有在校学生网民的两成。大学生网民不但数量巨大,而且特点突出,网络使用频繁,他们已经成为生产和传播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
f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因而,认真分析、判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主动、积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大学生网络参与可以区分为两个空间:一是校园网络空间,指本校及全国性的以大学、大学生为主题或与之相关的各类网络空间,如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信息网、教育部官方网站以及校园bbs、同学qq群等。另一是公共网络空间,也就是所有网民共同参与的网络空间。本文只讨论大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时舆论的基本特征。1.舆论主题相对集中。大学生网民是所有网民群体中相似度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但“职业”相同,而且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生长年代、社会化程度等极为相似。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比较接近。他们关注的、熟悉的问题是以大学、教育、教学等为主线。比如,校园突发事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