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和收集资料的能力。(2)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情境激趣,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图片,教师制作课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可分为几段?
f(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3、指名读生字。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随机点拨指导。汇报要求学会的字。(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汇报要求认识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四)、练习朗读课文。(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