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的。36、一般人在唱上行旋律时,思想是往上想的,喉头就象是上台阶,随着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保持喉头的稳定,从心理上说,唱上行旋律时,思想应该往下想,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头的下降上,放在保持吸气状态上,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唱高音不是用嗓子勒着唱,而是打开喉咙,用气息唱。
有喉头上提习惯的人,最好不要急于唱高音,一定要在唱中低声区的音时,喉头能够稳定之后,再逐渐向上扩展音域。高音声部的歌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学唱中低声部歌者的音色,也有利于喉头的下降。注意!喉头的下降不是用舌跟下压喉头,不是撑者喉咙唱。37、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
f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
既然唱“u”的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喉头是放下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u”,来作发声练习。在练唱别的韵母的时候,就用唱u的状态来唱,逐渐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四、哼鸣轻声41、要重视“哼鸣”的练习,因为“挤卡”、“捏着嗓子唱”,少年儿童的“喊唱”,都是不该使劲的肌肉使劲的缘故。“哼鸣”的练习,有利于解除那些肌肉的紧张。42、“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
来做练习,我也用
g做练习,哼鸣时,声音的位置应该感觉是在鼻子的上端(即鼻咽腔),有人说在眉宇之间,有人说在脑后。哼鸣时,一定要用气息,用前边说的凸胃、收腹的动作,让声音沿着后咽壁向上进入鼻咽腔,好象能从头顶飞出去才行,哼鸣时,下巴不能使劲,为了避免下巴使劲,哼鸣时嘴要做咀嚼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咀嚼哼鸣”。43、用
g做哼鸣,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用说有
g结尾的字来找它的位置,比如:行,成,长江,把字说完之后,故意延长它的尾音,这尾音就是那个
g了。平时说话,
g一出现,这个字就说完了,是不延长的,现在我们是故意延长这个
g音。
如果在说
g时,下巴下边的肌肉向下用力,则声音就向下进入喉腔、出现喉音;也有的人在做这r